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發展路程,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企業有這樣一個通病:做不大也做不長.有一種現象就是一抓就死,一放就亂,一遠就瞎,一大就垮!
前幾年有人在講中國企業要做大,但怎么做大沒有講清楚,于是我們開始拼湊自己的企業,希望拼湊出一個大的“航空母艦”去跟國際企業抗衡。結果是大的快,死的也快。在中國,企業不大時,公司往往還能夠生存,發展到一定規模時,往往越大越危險,因此有人就說中國的企業不應該作大,應該做強!但很多企業對什么叫強的概念依然不清楚。
在這個問題上東、西方的文化與價值觀有著較大的差異;西方價值觀強調標準,凡事要用標準來衡量;而東方文化則是以“模糊”為最高境界。中國企業要想真正與國際接軌,就必須調整我們的思維方式,我們的企業老板應該考慮什么是大,什么是強,什么是世界級企業的標準,什么是中國強大企業的標準,要作到心中有數。
中國的企業也是做不長的。改革開放以來不知有多少批“明星企業”消亡了,我們的企業總是短命。據世界銀行統計,美國公司的平均壽命是40年,而中國公司的平均壽命只有4.5年,民營企業則更短,只有2.5年。
所以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是如何做大、做強、做長?
另外,有人說中國企業管理出現的一個問題是“一抓就死,一放就亂,一遠就瞎,一大就垮”。我們發現,中國的企業處于中小型的發展初期,突然垮塌的比例并不是很大,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卻往往容易轟然倒塌。所以,我們的許多民營企業可以做小,不能做大,只要做大了就容易垮,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?
如果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企業的發展歷程,可以看到我們的企業曾經遇到了一系列的“發展瓶頸”,主要表現在:1、缺乏機會。改革之初,由于政策等大環境因素,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,因此獲得機會對企業尤為重要。2、缺乏領袖。當企業擁有發展機會的時候,擁有善于把握機遇的“英明企業家”顯得尤為重要,所以也就誕生了一批“明星企業”和“明星企業家”。3、“缺乏管理”。一些明星企業開始紛紛出現問題甚至倒閉,使我們開始意識到企業只靠一兩個人的聰明或勤奮是遠遠不夠的,沒有一個不斷完善的管理體系,企業依然不能持續發展.因此,建立健全管理體系,對今天的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。
那么,企業的管理體系是什么呢?
企業五大系統:發展戰略決策系統、規范化管理系統、人力資源管理系統、市場營銷管理系統、資本運營財務系統。
五大系統中,核心系統是:戰略規劃系統。其他4個系統都是支持企業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實現的。
規范化管理是5大系統中的一個系統。
他包括:發展戰略規劃系統(戰略分析、規劃描述、)
流程設計系統(流程、表格的設計)
組織結構系統(組織結構的優化、組織模型設計)
部門及崗位描述系統(職能界定,部門、崗位描述)
規章制度設計系統(按功能與類別系統化)
管理控制系統(信息管理,組織績效,執行力)
很多企業家和經營者對規范化管理通常理解為制度管理!并錯誤的認為制度越多越健全,就能說明管理越規范。在以上六個子系統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規章制度。所以,一個優秀的企業不是規章制度越多越好,而是越少越好。 |